朱柔则和朱宜修不欢而散。
产房遇害之事确实是朱宜修自导自演,自从朱柔则顺利封后,陶氏就愈发的飘了,被人挑拨几句就敢插手后宫,可她似乎忘了,不仅朱柔则姓朱,朱宜修同样是朱家女,很清楚朱家在后宫的人脉布局,传几个假消息引陶氏入局简直轻而易举!
害人的稳婆已经自尽,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剧情中苗贤妃的孩子流产、朱宜修的儿子病死,玄凌都依旧喜爱朱柔则,朱宜修并不会天真的以为靠着一件错事就能打败朱柔则,她此举只不过是在玄凌心头插了一根针,疑心生暗鬼,有些事情没有证据没查清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朱柔则在后宫有皇帝和太后的庇护,轻易动不得,但对付宫外的陶氏,可就容易多了……
无论如何,娴贵妃产房遇害案算是沉寂下去了,朱宜修收到了皇上和太后送来的大量上次,这就算是封口费吧?
时间一天天过去,朱宜修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关闭宫门,基本上不出去,好好教育大皇子。
后宫的人,对朱宜修倒是没有特别大的偏见,因为朱宜修生的大皇子都快一岁了,连个名字都没有,嫔妃不敢非议皇帝,就只能私下里偷偷说是朱柔则做的孽,是她压的皇上不给大皇子起名。
然而这件事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玄凌身上,人性复杂,玄凌对朱宜修既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厌烦,甚至觉得朱宜修母子的存在妨碍了他和朱柔则的爱情,为了让自己心里舒坦,玄凌刻意不去想朱宜修和大皇子。
而太后的想法就更简单了,她只是想要一个流淌着朱家血脉的皇子,柔则得宠,又是皇后,她生下的孩子更尊贵也更有用。以朱柔则的得宠程度,太后以为她很快就会有孕。
宫里的不少嫔妃都笑话朱宜修,属于她的皇后之位被姐姐夺走,连大皇子都不讨皇帝喜欢,要是等皇后娘娘生了皇子,看大皇子以后还有什么地位!
不过嫔妃们心里也很苦涩,皇帝来后宫基本上只去凤仪宫,其他嫔妃皇帝看都不看一眼,朱宜修再怎么可怜,至少是贵妃、有个儿子傍身,她们却什么都没有!
玄凌的政治手腕不高,很多时候都靠太后出谋划策,太后私通摄政王扶持玄凌登基,而后又干掉了摄政王。帝后大婚之后,玄凌本该亲政,这时他才发现没了摄政王所带来的弊端,玄凌这个年轻的天子,无法弹压前朝权臣,权力被架空了许多。
太后想了个办法,让玄凌下旨选秀,广纳朝臣之女入宫为妃。
虽然玄凌自诩真爱朱柔则,但这并不影响他纳妃,大名鼎鼎的苗氏和甘氏入了宫,且一入宫就是高位,分别册封了正一品的贤妃和德妃。除此之外还有陆氏和李氏,原著中的陆昭仪和李修容,如今只是正五品嫔位。
皇帝刚登基不久,后宫空缺,所以宫嫔初封的位分比较高,到了后期,再想封这么高的位分可就难了。
从后宫甄嬛传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