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来了很多新人,皇帝日日夜夜努力耕耘,可惜就是没人怀孕。
弘晖和温宜作为皇帝唯二的子嗣,自然是受尽了皇帝的万千宠爱,齐月宾不在乎弘晖怎么样,让温宜幸福快乐才是她的主要目的。
温宜是个女孩子,身上没那么多的政治包袱,襄嫔又是个长袖善舞之人,后宫嫔妃不敢私下里接近弘晖,但却能疼宠温宜。
这一世的温宜是个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但还得防着皇帝日后让她远嫁蒙古。
弘晖一日日长大,宜修也渐渐的多了些想法,她对皇帝有几分感情,但远远比不过她对儿子的感情,毕竟那些年的困顿时光,都是弘晖陪伴她一起度过的。
宜修盼着皇帝早死,太后的心态却有点复杂,一方面她想让弘晖成为新帝,届时她肯定能说服弘晖释放老十四;另一方面,她又在考虑,若是弘晖没了,皇帝没有子嗣,胤祯的孩子更有机会被皇帝过继成为新君。
不止是太后想着兄终弟及,皇帝的其他兄弟也有这种想法,若皇帝绝嗣,势必要从宗室中过继一个爱新觉罗的血脉,就连怡亲王都产生了这种想法。
老怡亲王胤祥去世多年,现在的怡亲王是胤祥的儿子弘晓。弘晓见自己亲爹与皇帝的关系十分亲密,以为皇帝没儿子,定会率先考虑他这个侄儿。
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好在皇帝和宜修把弘晖保护得很好,弘晖自己也知道注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甄嬛怀孕。
甄嬛确实有几分胆色,借种生子这种事情都能干得出来。或者应该说允礼胆子不小,别人都在弘晖身上下功夫,以为弘晖死了就可以兄终弟及,没想到允礼直接混淆皇室血脉,真真是另辟蹊径。
甄嬛有孕令宜修很慌,万一甄嬛生下了皇帝的儿子,那弘晖独一无二的地位就消失了,她怎能不急!
宜修想要谋害甄嬛,柔则却拼命保护甄嬛,因为她想去母留子,收养甄嬛肚子里的阿哥。
甄嬛怀孕,皇帝大喜过望,直接将她册封为珍嫔,还承诺若是能生下阿哥,会进一步册封她为珍妃。
甄嬛身边不止有皇帝护驾,柔则、允礼、舒太妃的人都在暗中维护,宜修想尽一切手段,愣是没伤到甄嬛半分。
直到甄嬛临盆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阿哥,自己却血崩而死,皇后顺利收养了二阿哥,皇帝也只顾着看儿子,甄嬛被追封为珍妃,匆匆下葬,
有了二阿哥,宗室安静了不少,齐月宾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理,她只关心温宜的前程。
宜修和柔则这对姐妹因为皇位继承权再次展开了明争暗斗,但她们似乎忘记了太后还在暗中虎视眈眈。
温宜十三岁那年,在齐月宾和曹琴默的多年努力下,皇帝终于下旨让温宜嫁到了京城,齐月宾的任务也算是完美收工,安心接了下一个任务。
太后对后宫纷争放任不理,柔则先是干掉了大阿哥,发了疯的宜修直接一把火烧了皇后寝宫,拖着柔则母子一同下了地狱。
皇帝连失二子,一下子便病倒了,皇位不稳,所有的妖魔鬼怪全都蹦了出来蠢蠢欲动,太后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她心心念念的十四于皇陵暴毙,十四的所有孩子都在火灾中丧命。
想必是有人看出了太后的想法,所以直接出手断了她的后路。
局势似乎又回到了九龙夺嫡的时期,大清王朝的寿命愣是在内耗中缩短了一半。
皇帝后来也发了狠心,愣是把所有兄弟及其子嗣全都弄死了,过继了爱新觉罗旁支裕亲王一脉的后人为储君。
从后宫甄嬛传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