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部是准格尔的死对头,为了制衡蒙古势力,皇帝将巴林亲王的女儿接入宫中,封为颖嫔。
颖嫔入宫后未曾得见天颜,但她心态比较好,大清后宫有太多无宠的蒙古嫔妃,就当是换个地方养老了。
颖嫔没能得到过皇帝的宠爱,对皇帝没有好感,权当他是陌生人,自然也就不会嫉妒吃醋,虽然她看不惯狐媚专宠的兰贵人,但她也没有到处惹是生非,用身份压人。
反观恪嫔则成了个标准的深宫怨妇,与其他被冷落的后妃没什么区别,毕竟她曾经得到过,现在又失去了。
颖嫔不懂恪嫔为何日日怨天尤人,大清后宫有那么多无宠的蒙古嫔妃,有啥可矫情的?
或许是没有海兰在中间牵线搭桥,又或许是蒙古嫔妃尊重正嫡,总之颖嫔和恪嫔都没有与如懿交好,她们自成一派,很少参与后宫纷争。
请安时,魏嬿婉偶尔也能从她们眼中看出不屑,不止是针对魏嬿婉,她们自诩出身高贵,看不起任何出身微贱之人。不过她们并未像剧情中那样,将这种不屑宣之于口。
她们这种高傲的姿态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就像金玉妍,相较于普通嫔妃,她们都是孤身一人带着使命前往大清后宫的外来者,在人生地不熟的大清,自然会有些敏感,只能不断的用自己高贵的出身给自己壮胆,生怕露怯,从而丢了母族的颜面。
尤其是颖嫔和恪嫔,剧情中她们总是配合如懿与海兰,嘲笑魏嬿婉唱歌跳舞像戏子,嘲笑那些柔美的嫔妃矫揉造作,追捧粗狂直爽。
其实她们自己学不会歌舞,也没文化吟诗作赋,又怕别人嘲笑她们,所以只能拼命贬低多才多艺的女子,同时拼命夸赞直爽豪放的女子,因为这些蒙古嫔妃只有直爽豪放,没有其他的内涵。
嘉妃年轻时蒙古嫔妃还没入宫,那时候可没有任何人嘲笑嘉妃以歌舞争宠。
颖嫔和恪嫔的这种心态很常见,现实生活中,有些男人见了帅哥就会说人家是娘娘腔,有些女人见了美女就觉得人家不正经、拜金、肯定换过很多男朋友。
这是一种人有我无的嫉妒!所以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会下意识的抹黑。
不过魏嬿婉不在乎就是了,后宫的所有女人都在守活寡,皇帝都已经废了,却还是为了政治需求而将颖嫔接入宫中,可怜颖嫔一辈子只能耗在深宫。
“狗皇帝已经不能宠幸女人了,却还要糟蹋妙龄少女,真真是一言难尽!”系统吐槽道。
“颖嫔入宫不一定要做宠妃,她也可以是人质!”魏嬿婉淡淡的说道,“颖嫔和恪嫔总嘲笑原身是宫女上位,可她们却忘了皇帝的生母李氏也是宫女出身,皇帝的祖母乌雅氏同样是宫女出身;她们表面上崇尚正嫡,但他们自己已经为人妾室,她们的男人同样是个庶子……”
“本宫瞧着她们的脑容量或许都没有核桃大,她们入宫时,嘉妃的势力已经日暮西山,皇帝又过分畏惧蒙古势力,否则她们敢嘲笑歌舞犯贱,金玉妍铁定能让她们生不如死!”
从后宫甄嬛传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