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的事情,在皇帝的雷霆之势下,什么都没有传出来。
亲眼目睹皇后与玫嫔争执的人,能灭口的都被灭口了,不能被灭口的也都三缄其口,生怕惹到一身骚,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玫嫔那般暴烈,就算真的与皇后有仇,后宫女子大多也只会拐弯抹角的徐徐图之。
玫嫔死了,对外的说法是她失心疯冲撞了皇后,被皇帝废除位分赐死,皇后也被吓病了,闭宫修养,拒绝任何人的探视。
玫嫔是一宫主位,由于还在东巡途中,她死后留下的那些东西也只能暂时放着,等回宫后再收回来。
玫嫔身亡的当晚,一个小宫女悄悄将玫嫔房里的熏香倒进了河中,这引人发疯的好东西,在宫外更容易被处理,等过几天皇帝冷静下来,说不定就看出玫嫔的些许不对劲了,不过那时再想调查也已经晚了。
皇后闹出了这样的丑闻,纯贵妃等胆小之人全都安静如鸡,愉妃却是看到了将皇后拉下马的大好时机,她劝说如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懿直接严厉的拒绝了此事。
没办法,愉妃只好私下里自己动手,为姐姐铲除障碍。当然,如懿也很清楚愉妃的性子,所以她才能那般义正辞严的拒绝。
可惜还没等愉妃动手,富察琅嬅就把自己搞死了,她的身体本来就油尽灯枯,参汤+阿芙蓉更是进一步燃烧了她仅存的寿命,与玫嫔大发雷霆过后,直接就倒下了。
起初皇帝只是找了个理由将她禁足,后来她是真的病入膏肓,她请求见皇帝最后一面,可皇帝不愿见她,和敬公主哭求皇帝,却只换来了申斥。
和敬脸色惨白的从龙船中走出来时,终于意识到自己失去了父皇的疼爱,母亲也要魂归极乐,嫡出的身份并不能为她带来更多的利益。
高晞月死的时候就告了富察琅嬅一状,出了玫嫔的事情,皇帝更是一分颜面都不愿给皇后留着,皇后暴毙前依旧在醉生梦死,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成了大清朝的第一个双料太后,如懿等人只能看着她的脸色过活。
宫人发现皇后薨逝时,她那长满尸斑的脸上还挂着僵硬的笑容,宫人吓得瑟瑟发抖,却不敢尖叫。
皇后的谥号仍是“孝贤”,这是高晞月死后,帝后二人提前商议好的事情,况且人死如灯灭,皇帝给皇后体面,主要是为了给自己做脸,卖弄一下深情人设。
皇后丧仪被交给娴贵妃打理,中规中矩,就是正常的皇后丧礼规制。
和敬这段时间没少给如懿甩脸色,因为有传闻称娴贵妃是最适合的继后人选,皇后之位被和敬视为富察琅嬅的私有物品,谁敢染指都会被她当做窃权!
流言蜚语以某种不正常的速度诡异扩散,如懿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冷人设,甚至为了避嫌,渐渐减少了与其他嫔妃的往来,愉妃却是上蹿下跳,贼眉鼠眼打量着所有能威胁到如懿的人。
首当其冲便是纯贵妃。
从后宫甄嬛传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