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树 冷泉声 云深千盏灯;我有心事付长明 祈愿达天听”,歌手轻轻的唱出了那个漫天孔明灯的场景,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诚心的向孔明灯许下了自己的心愿,而那个“我有心事付长明 祈愿达天听”也道出了“我”的愿望,引出全曲的中心,十愿,即十个愿望。
“一愿莲花开正好,雨燕筑新巢;长天晚霞照江水,船载莲蓬归。”第一个愿望歌词写的是莲花坞的风光,表达的应该是希望莲花坞一如既往的宁静祥和。想想一开始的时候,莲花坞的宁静,莲花正当时,长江晚霞之下,魏婴和江厌离还有众多师弟们泛舟采莲,那个画面是多么的温馨,那个时候的他们是真的快乐啊。
“二愿碧海天河断,牛郎织女会;金风玉露一相逢,恩爱无怨怼。”第二个愿望说的是江厌离和金子轩的,虽然可能有点牵强,但是碧海天河可以代指江厌离的“江”,金风玉露是金子轩的“金”,两个人真的有点牛郎织女的感觉,金子轩对江厌离从最初的“不要再提”到后面两人成亲后的甜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如果没有金光瑶的算计和羡羡的失控,他们应该会是很幸福的一对。另外这一段我觉得还有点到江枫眠夫妇,江枫眠和虞紫鸢其实都深爱着对方,但是因为一些陈年往事,两个人心中都有误会,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两个人磕磕绊绊的怨怼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死之前解开了心结。
“三愿月圆无憾缺,姣姣照白夜;至亲骨肉永相随,长命远忧灾。”第三个愿望看着应该是莲花坞一大家子,大家团团圆圆,至亲的骨肉都能一直在一起,长命百岁,无忧无灾。试想一下,如果江枫眠和虞夫人都还在,江澄不用独自挑起江家;江厌离和金子轩都还活着,金凌可以一家团员,甚至是魏婴,魏长泽和藏色散人夫妇依然健在的话,他应该也可以不用活得那么的辛苦,也不需要寄人篱下。
“巢倾覆,剑封尘,催我入人间;黑白正邪如何断,只恨平地起波澜。”这一段算是对前面三个愿望的总结,也是剧里比较残酷的一部分。说的是江家被灭,江澄金丹被废,魏婴舍命换丹,从此随便剑再难出鞘。而后魏婴被温家抓捕丢入乱葬岗,三月之后归来诡道修成,一方面在射日之征立下奇功却被百家妒忌污蔑成离经叛道,穷奇道护住温家妇孺更是被仙门百家指责成邪魔外道,魏婴心中恨吗?应该是有恨的吧?恨温家,恨这场平地风波。如果不是这样,他不需要背负那么多,依然可以做那个月下的白衣少年。
“四愿金兰无凋零,枝头笑春风;他日金麟台下土,飞向碧空中。”第四个愿望是给三尊的,当初的三尊结义,三个人里大概只有蓝曦臣是真心三个人里大概只有蓝曦臣是真心实意的吧?聂明玦对孟瑶的卧底一直心怀芥蒂,不曾真心信任,而孟瑶射日之征后被金家认回变成金光瑶,心底对三尊的结义也是有一定的算计的。当然,三人也曾有过彼此信任的时光,曾几何时三人也是可以把酒言欢的,但是聂明玦刚正不阿,蓝曦臣温和儒雅,金光瑶一心出人头地证明自己,这样价值观人生观都不一样的三个人结义在一起,其实就是悲剧的伏笔了。歌词里的金麟台下土,也有暗示金光瑶被几次踢下金麟台的经历,飞向碧空中有最终金光瑶登位仙督之意,我私以为也有暗示金光瑶从始至终都得到了蓝曦臣的信任的含义。
“五愿翼鸟抱山飞,明月照青松;寒潭落雪又
一年,仗剑踏尘轻。”第五愿其实写了两对挚友的故事,一个是抱山散人和蓝翼,一个是晓星尘和宋子琛。“翼鸟抱山飞”,如果当初蓝翼没有一意孤行使用阴铁碎片,抱山散人也许也不会归隐山林,更不会立下徒弟不可入世的规矩,这一对挚友也不会就此分离。“明月照青松”,清风明月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明月指的就是晓星尘,青松为什么说的是宋子琛?因为青松就是傲雪凌霜呀,明月照青松,有晓星尘把眼睛给了宋子琛的意思。“寒潭落雪又一年”,指的是蓝翼最终一个人守在寒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死去。“仗剑踏尘轻”有指最后宋子琛一人背负双剑走江湖的含义。
“六愿长风入我袖,吹落漫天星;举杯与君图一醉,抚扇看青骢。”第六愿是许给聂怀桑的,众所周知,聂怀桑聂导在姑苏求学之时就是一个只好风花雪月,不喜棍棒刀剑的清河二公子,在大哥聂明玦的庇护之下活得两袖清风,自在逍遥。聂怀桑求学之时和魏婴成为知己好友,两人喝酒打鸟摸鱼看美女,年少时的轻狂放纵,恣意潇洒一览无余。许多年后的聂怀桑轻抚折扇回忆年轻时期的自己,觥筹交错不是为了虚伪的应酬,只是为了与知己共醉一场,如果时间可以一直停留在那个时候,该有多好。
“狂风起,竹骨残,人无再少年;方知三尺无神明,死生离别不由人。”这一段算是对前面第六愿聂怀桑的一点回应。“狂风起,竹骨残,人无再少年。”说的是聂明玦身死,聂怀桑失去了大哥的庇护被迫成长,为了追寻兄长的死因不得不继续表演自己一问三不知的假象,最终自己和魏婴都不再是当初那个恣意妄为的少年郎。“方知三尺无神明,死生离别不由人。”说的是等成长之后,才知道举头三尺并没有神明,当初在姑苏放灯是许的愿并不会有神明保佑,一切只能靠自己,人的生死离别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就算自己想办法让魏就算自己想办法让魏婴重回,终究两人之间有了芥蒂,再也回不去当初相知的时光;就像自己终于让兄长的死大白天下,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人死难以复生,不是每一个人都如魏婴一般幸运能够重来一次。另外这一句也呼应了前面的三尊结义,抱山和蓝翼,晓星尘和宋子琛之间的聚散离合。
“七愿知己有相逢,云深响陈情;孤身问灵十六载,弦音忆平生。”第七愿写的,应该是纵观全剧所有观众心底最大的期望吧,忘羡的感情,即使不像原著里那么明显的爱情(毕竟为了过审,也要符合大部分观众的观感),但是知己之情是绝对肯定的,两人年少时就已经是最佳搭档,却因为种种事端天人相隔,盼望他们知己重逢应该是所有观众心底最深的期盼了,“云深响陈情”也是对应了剧里蓝忘机的那一句“我想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 “孤身问灵十六载,弦音忆平生。”在不夜天魏婴跳崖身死之后,蓝忘机孤身一人问灵十三载,等着那个不会回来的人,他的弦音已经诉尽他们之间所有的相逢相知。当然这里歌词的问灵十六载感觉是有争议的,倒不是说十六年这个数据不对,蓝湛被罚戒鞭之后寒潭洞闭关三年,名为闭关实为养伤,伤好之后问灵十三载,加一起确实是十六年,但是重伤闭关的三年是否也有问灵,这个剧情没交代,所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八愿星尘照泥潭,点阵唤孤魂;血泪两滴入黄泉,死生不复见。”第八愿写的是薛洋和晓星尘的。“星尘照泥潭”指的是眼盲之后的晓星尘救了重伤的薛洋,从此之后成为了薛洋心底的一点光芒。这里可能会有看官不同意,但是我要说,尽管薛洋依旧是反派角色,他害了晓星尘杀了村民,杀了宋子琛甚至最后逼得晓星尘自杀,在薛洋的心底,晓星尘是重要的存在,想想当有人嘲讽晓星尘眼盲的时候薛洋的反应,还有在晓星尘自尽之后他“点阵唤孤魂”,甚至是蓝湛夺了他手上的霜华剑之后他的反应,这一切都证明了,其实晓星尘对于薛洋来说是很重要的存在。薛洋的刻画其实很真实,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处处被欺负虐待,换了我们任何一个人在经历了他那样的经历之后,谁敢说自己还能保持本心不黑化?“血泪两滴入黄泉,死生不复见。”说的就是薛洋和晓星尘最后的结局,薛洋意气之下逼得晓星尘自尽碎魂,不肯接受薛洋的招魂,薛洋死后,也没有能和晓星尘葬在一起,两人生不同时死不同穴,真的是“死生不复见”。
“九愿人生如初见,清音无改变;白首相识犹按剑,道义两难全。”第九愿感觉说的是金光瑶和蓝曦臣的,毕竟光瑶和蓝曦臣的,毕竟姑苏求学初见的时候,金光瑶还是孟瑶,作为聂家的副使送聂怀桑到姑苏的,蓝曦臣对他其实是有欣赏的,而且全剧里从始至终蓝曦臣都未曾轻视过金光瑶的出生,甚至最后的时刻,蓝曦臣都还是愿意和他一起死的。如果金光瑶没有利用蓝曦臣,没有用乱魄抄害死聂明玦,他们应该也是很好的。可惜没有如果,金光瑶终究还是辜负了蓝曦臣对他的信任,在铁证面前,蓝曦臣痛苦抉择,终究是道义两难全。
“魂离散,恩义断,白骨画假面;机关算尽太聪明,竟把假戏付真心。”这一段写的是薛洋和金光瑶这一对“恶友”的结局。他们俩中,薛洋和晓星尘之间以晓星尘“魂飞魄散”为结局,金光瑶和蓝曦臣以两人“恩断义绝”为结局,他们俩在重视的人面前都戴着一副“假面”,两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恶人”,他们的成就功勋是建立在皑皑白骨之上,但是在重视的人面前,他们又戴着一副“纯良”的假面,直到假面被揭下,谎言被戳穿。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工于心计的人,最开始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用,结果偏偏假戏真做,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也因此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十愿朗朗乾坤明,一诺许苍生;他日琴笛再相逢,天涯共此情。”第十愿写的是全局的终局之愿,应该也是观众们的心愿之一。当一切真相大白,尘埃落定,蓝湛接下仙督一职,回忆起当年云深放灯和魏婴共同许诺“愿我魏无羡(蓝忘机)一生锄奸扶弱,无愧于心”,魏婴决定离开云深,离开蓝湛,两人分道扬镳,在各自的余生继续自己的心愿。只期待有朝一日他们能够重逢,然后知己好友不再分离。
“我有心愿了,谈笑与君听;此间一别去,山海不独行。”这一段是与开头相呼应的,在情感激烈迸发之后,作者用轻轻的呢喃,也道出了大家即将“一别”,但剧终人不散,青山不改,来日方长的心情。
如果蓝湛在乱葬岗捡到了魏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