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超小超大

写人 言谈 谈吐 善言2

1⃣6⃣谈言微中

【拼音】

tán yán wēi zhòng 123

【含义】

微中:在隐微的地方切中要害之处。指言辞隐约委婉,但能切中要害。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秦牧《笑的力量》:“在田野劳动的时候,在豆棚瓜架下闲谈的时候,他们妙语如珠,谈言微中,往往博得个哄堂大笑。”

【出处】

①《史记·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奉雉)途中遇一秀才,自言郎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近义词】

①巧发奇中

②鞭辟入里

【反义词】

①词不达意

②不着边际

1⃣7⃣脱口而出

【拼音】

tuō kǒu ér chū 123

【含义】

形容说话随便,不假思索就说出,或记忆牢固、不假思索就能背诵出来。

【示例】

邹韬奋《经历·再被羁押》:“他问了姓名、年岁、籍贯后,就问犯的什么罪,我脱口而出地答道:‘救国。’”

【出处】

①《管子·霸形》:“言脱于口,而今行乎天下。”

②清·吴趼人《瞎骗奇闻》第一回:“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③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还有他亲手注过的《大学》,亲手点过的《康熙字典》,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近义词】

①冲口而出

【反义词】

①守口如瓶

②谨言慎行

③字斟句酌

【另见】

①冲口而出

1⃣8⃣微言大义

【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123

【含义】

微言: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含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奥的含义。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六章:“沿途和王铁老同坐一车,铁老为我讲历史,谈古事,往往微言大义,使我生无穷趣味,得许多教益。”

【出处】

①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②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四回:“我们混混沌沌崇奉了孔子二千多年,谁不晓得孔子的大道在《六经》,又谁不晓得孔子的微言大义在《春秋》呢!”

【反义词】

①言不及义

1⃣9⃣娓娓不倦

【拼音】

wěi wěi bù juàn 123

【含义】

娓娓:说话连续不断的样子。指连续讲话,却不知疲倦。

【示例】

徐迟《鱼的神话》:“他们好奇得很,问了又问,鱼专家就娓娓不倦地谈了许多养鱼的事。”

【出处】

①宋·惠洪《李德茂书城四友序》:“管城子,吾益友也,直谅多闻,每与之语,娓娓不倦。”

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一:“或与谈论古今兴废之事,娓娓不倦。”

【近义词】

①娓娓而谈

【反义词】

①沉默寡言

2⃣0⃣娓娓而谈

【拼音】

wěi wěi ér tán 123

【含义】

很动听地不知疲倦地连续说话。

【示例】

①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是,作者的内心是热烈的,倘不热烈,也就不能这么平静的娓娓而谈了。”

②张弦《银杏树》一:“夕阳西照,黄昏将临,女植物学家韦静怡挽着她在奇花异卉中漫步,一面娓娓而谈,介绍植物的生态、特点,倾吐坎坷的生平、不幸的爱情……”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四回:“稷如道:‘谱上不过言个大概,他最妙是焚香煮茗,娓娓而谈。’”

【近义词】

①娓娓不倦

2⃣1⃣悬河泻水

【拼音】

xuán hé xiè shuǐ 123

【含义】

悬河:瀑布。指像瀑布似的倾泻而下,奔流不绝。形容说话作文思路快捷,奔涌不竭。

【出处】

①《晋书·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郭)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②《旧唐书·杨炯传》:“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近义词】

①文思泉涌

②滔滔不绝

③口若悬河

【反义词】

①江郎才尽

②张口结舌

2⃣2⃣言必有中

【拼音】

yán bì yǒu zhòng 123

【含义】

中:说中,正好对上。指话都能说到点子上。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论语·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②《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③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八回:“老爷道:‘三公之见,妙哉!妙哉!王老先生是一个理,天师老先生是一个数,国师老爷兼理兼数。诸公不言,言必有中。’”

【近义词】

①一语破的

2⃣3⃣言简意赅

【拼音】

yán jiǎn yì gāi 123

【含义】

言语简练而意思完备。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解析】

“言简意赅”偏重于意思俱全,该说的都说了;“要言不烦”偏重于语言简明,不啰唆。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文汇报》1983.12.26:“***同志的这些书信,言简意赅,文笔生动,是独具特色的珍贵文献。”

②《光明日报》1985.4.30:“在文章中用点文言词,用得好,言简意赅,顿增文采;用得不当,往往弄巧成拙。”

【出处】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赅,义深词洁。”

【近义词】

①要言不烦

【反义词】

①言之无物

②长篇累牍

③连篇累牍

2⃣4⃣言近指远

【拼音】

yán jìn zhǐ yuǎn 123

【含义】

言语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元·宗宝《跋》:“其言近指远,词坦义明,诵者各有所获。”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近义词】

①言高旨远

②言近旨远

③言近意远

2⃣5⃣言谈林薮

【拼音】

yán tán lín sǒu 123

【含义】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出处】

《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2⃣6⃣要而言之

【拼音】

yào ér yán zhī 123

【含义】

简要地说出来。

【示例】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要而言之,《全上古文》实在是大而无当的书,可供陈列而不适于实用的。”

【出处】

晋·陆机《五等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

【反义词】

①长篇大论

2⃣7⃣要言不烦

【拼音】

yào yán bù fán 123

【含义】

要:简要;烦:烦琐,繁杂。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解析】

见“言简意赅”。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②黄永年《回忆我的老师吕诚之先生》:“我想吕先生这本要言不烦的《本国史》,是否可给现在编写通史、讲义的同志们一点启发。”

【出处】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过岁更当相见”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辂为何晏所请……时邓飏与晏共坐,飏言:‘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故也?’辂寻声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

【近义词】

①言简意赅

②简明扼要

【反义词】

①拖泥带水

②长篇累牍

③连篇累牍

④长篇大论

【故事】

三国时的魏国有个叫管辂(lù)的人,非常精通占卜之术。他有一个好朋友叫何晏,是个玄学家,精通《老子》《庄子》与《周易》,喜谈玄理,是魏晋时清谈之士的领袖人物。西晋人陈寿在《三国志.管辂传》里记载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管辂邀请何晏到家中做客,一起谈论《易经》义理,谈得非常通透明晓,简直成了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何晏不由得赞叹说:“谈论阴阳之道,恐怕这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过你。”

当时还有个叫邓飏(yáng)的人也坐在旁边,他在这方面显然还是个未入门的人,他此时还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辂问道:“人人都说您精通《易经》,但您刚才谈论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涉及《易经》的辞义,这是什么缘故呢?”

话音未落,管辂便应声答道:“真正精通《易经》的人,是不随便谈论《易经》的。”

听了这机敏又深奥的话,何晏含着笑说:“这等答复真是太妙了,要言不烦,越是精要的话越不会烦琐难懂呀。”

2⃣8⃣要言妙道

【拼音】

yào yán miào dào 123

【含义】

要言:重要或中肯的话;妙道:神妙或深微的道理。中肯而含义深刻的话。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藩国之文本》:“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出处】

①汉·枚乘《七发》:“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②宋·辛弃疾《六州歌头》词:“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

【反义词】

①无稽之谈

【另见】

①妙言要道

2⃣9⃣一发破的

【拼音】

yī fā pò dì 123

【含义】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3⃣0⃣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123

【含义】

九鼎:相传古时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九鼎在夏、商、周三代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比喻一句话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也形容说的话信誉极高,分量很重。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高阳《萧瑟洋场》第三章:“原来这几年言路的势力极大,尤其是一般兼讲官的翰林,一言九鼎,连慈禧太后及恭王都不能不听。”

【出处】

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②清·丘逢甲《送刘铭伯之美洲》诗之四:“九万征程走使车,一言九鼎信非虚。”

【近义词】

①一言千金

【反义词】

①人微言轻

【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甘与此生 连载中
甘与此生
荼辞Ya
简介:女主先是身家千亿。自然是她的家族比较强大。男主为了铲除后患,就娶了女主,最后霸占了女主的家族产业。但由于穿越女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剧情。男主首先爱上了这个穿越女。所以想直接铲除女主的家族。因而失败告终。最后还是联姻了。因为女主看见男主的第一眼就爱上了男主。女主并不是第一次见到男主。女主和男主小时候还是最好的朋友。当时男主被仇人追杀。一直跑到了偏远的地方。女主他们刚好去外婆家,就遇见了男主,收留了男主。女主并没有告诉男主她的姓名。所以男主小时候一直叫女主小仙女。而穿越女刚好知道这一点。就说她是男主小时候的小仙女。所以男主和穿越女的关系一直很好。男主以为那是爱。而穿越女一直在利用他。毕竟每个世界的穿越女都认为自己是女主角。然后就有了前面的剧情。男主被迫和女主联姻。在这段感情里,男主是人赘。所以女主的家里人对男主百般刁难。但女主一直护着男主。有什么好的都送给男主。男主受到女主家里人的刁难,晚上就回房间打女主出气。把男主受到女主家人的刁难全都用到女主身上,这都是穿越女教男主的。在男主和女主两人结婚期间,男主经常和穿越女见面。女主告诉男主,小时候的小仙女是女主。而男主只相信穿越女。一直认为女主是欺骗她。男主从女主那里得到东西越来越多。在女主和男主婚约期间,男主和穿越女又创立了属于他们两个的公司。公司也越来越大,男主和穿越女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女主家又被男主搞破产了。女主的父母双双自杀。女主的爷爷因此病死了。女主翻然醒悟,她知道了一切都是男主干的。男主把女主带到了地下室。对女主百般凌辱。再一次穿越女和男主出去游玩时女主逃了出去。女主痛恨男主,但是被查出来怀孕了。女主来到墓地,墓碑后面藏着一个盒子。里边有给女主留的家产,有一栋大房子,和五百万。房子被出租出去了,女主带着钱去了国外。女主学习本就好,找工作也容易。但女主想要报仇,所以去当了杀手。女主先自己生下孩子,是一对龙凤胎。女主请了保姆照顾孩子,然后去当了杀手,女主学习非常快,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角色。五年后,女主回国。女主的身份是C国A级工作人员。等等
0.7万字2年前
愿有岁月,可回头 连载中
愿有岁月,可回头
安吉.
简介: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囊,不管是故事里的他们还是故事外的我们。它的存在告诉我们愿岁月回头是温暖,愿岁月不回头是勇敢…
1.0万字2年前
当大佬穿回来后 连载中
当大佬穿回来后
是云深啊
简介:“把你写进我未来的人生规划里。”
5.2万字2年前
半青半春 连载中
半青半春
江漓ღ
简介:从未有人像姜毅那般清风霁月的人儿给过苏漾些许温暖,所以即使认识仓促、还不熟悉,苏漾仍然觉得姜毅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三观、人品、样貌、谈吐,苏漾把姜毅喜欢了个遍……可再顺利的感情也会有矛盾,再喜欢的人也会争吵,再细微的事情也会因为异地记在心中无法倾诉……
2.1万字2年前
我要做不一样的女主 连载中
我要做不一样的女主
若冰万里
0.4万字2年前
隐婚隐情 连载中
隐婚隐情
玥归来
简介:华勇、胡耀和朱玥隐婚蜜爱中途经。幕后的爱之奇特、爱之悬殊、爱之唯美、爱之神圣。
27.9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