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超小超大

写人 感情 愤怒1

1⃣暴跳如雷

【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123

【含义】

暴跳:猛烈地跳起脚。愤怒得蹦跳呼喊,像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大怒大吼的样子。

【解析】

“暴跳如雷”和“大发雷霆”都形容大怒。“暴跳如雷”更通过动作的描述具体表现大怒的情绪。另见“气急败坏”。

【用法】

多用于贬义。

【示例】

①梁斌《红旗谱》一:“他这么一说,气得朱老巩暴跳如雷,摔过他的右手,又抓起他的左手。”

②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第八章:“当得到在卡拉奇机场大厦的楼梯下暗杀李宗仁先生的阴谋失败之后,***暴跳如雷,他几乎是在半疯狂的状态下,发出第二道命令。”

【出处】

①《乐府诗集·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②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公)心下好生无主,暴跳如雷,没个出豁处。”

【近义词】

①大发雷霆

②气急败坏

【反义词】

①平心静气

②心平气和

【另见】

①暴躁如雷

2⃣勃然变色

【拼音】

bó rán biàn sè 123

【含义】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重耳勃然变色,搁杯不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出处】

《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近义词】

①勃然大怒

【反义词】

①转嗔为喜

3⃣勃然大怒

【拼音】

bó rán dà nù 123

【含义】

勃然:生气时脸变色的样子。形容人大怒的样子。

【示例】

①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黄道周虽然没有明言将会亡国,但是崇祯十分敏感,从‘臣负陛下’四个字听出来这种含意,不禁勃然大怒。”

②喻杉《女大学生宿舍》:“辛甘勃然大怒,她抓起桌上一只茶杯,狠狠地摔到地上。”

【出处】

①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八四:“太子前事,实有谋心。但结高公道术,故令先帝降梦。如此物论,事迹稍形。若不诛除,必为巨害。焘遂纳之,勃然大怒,即敕收高。”

②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胡阿虎一路饮酒沉醉,失去请帖,故此直挨至次日方回……王生闻知,思念女儿,勃然大怒。”

【近义词】

①怒发冲冠

②怒不可遏

③怒气冲天

【反义词】

①欣喜若狂

②乐不可支

③喜不自禁

④喜不自胜

4⃣大发雷霆

【拼音】

dà fā léi tíng 123

【含义】

霆:极响的雷。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解析】

见“暴跳如雷”。

【示例】

①梵扬《瑶家寨》:“人们以为他就要大发雷霆了,想不到却突然出奇地笑了。”

②孙葆华《李克异其人其事》:“在全校大会上用日语对话,他故意用小得连坐在前排也很难听到的声音,使在场的日本教师大发雷霆,结果受到严厉的处分。”

【出处】

①《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②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秀才大发雷霆,嚷道:‘人命关天,怎便将我家人杀害了?’”

【近义词】

①暴跳如雷

②勃然大怒

【反义词】

①和风细雨

②平心静气

③心平气和

5⃣发指眦裂

【拼音】

fà zhǐ zì liè 123

【含义】

眦:眼眶。头发向上指,眼眶裂开。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

【示例】

①邹韬奋《鲜血淋漓的人手一枝》:“残暴的敌人在我们被占领的国土内,所做出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屠杀的惨,奸淫的惨,可谓极人世间的惨剧,‘罄竹难书’,令人发指眦裂。”

②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七章:“教习批答学生课本,发挥民族、民权主义,如‘……’读《扬州十日记》,尤令人发指眦裂。”

【出处】

①《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②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冲天炮闯了进来,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到激烈之处,不觉发指眦裂。”

【近义词】

①怒发冲冠

②怒目切齿

③目眦尽裂

【反义词】

①眉开眼笑

②眉飞色舞

③和颜悦色

6⃣怫然作色

【拼音】

fú rán zuò sè 123

【含义】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用法】

作谓语;指发怒

【示例】

听到这个消息,他怫然作色

【出处】

《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近义词】

①忿然作色

7⃣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123

【含义】

指心里虽然气愤恼怒,但畏于威势,而不敢用言语表达出来。

【解析】

见“道路以目”。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 老舍《断魂枪》:“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啦!’走出去,撅着大嘴。”

②张孟良《儿女风尘记》第三部一:“天义和小明母女听了,心如刀扎,泪似雨淋,虽然仇深恨大,可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出处】

①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②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

【近义词】

①忍气吞声

②道路以目

8⃣火冒三丈

【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123

【含义】

火:怒火;冒:往上升。形容十分生气愤怒。

【出处】

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八章:“有人向他禀报,说看见几个兄弟躲在老营马棚中玩叶子,使他火冒三丈。”

【近义词】

①七窍生烟

②怒火中烧

③大发雷霆

④勃然大怒

【反义词】

①心平气和

②平心静气

【另见】

①火高三丈

9⃣疾言厉色

【拼音】

jí yán lì sè 123

【含义】

疾:急速。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解析】

见“声色俱厉”。

【示例】

阿英《回忆杜国庠同志的文学活动》:“他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多的帮助。我就跟他学过几个月的日文。对同志他总是满面笑容,从没有见过他疾言厉色。”

【出处】

①《后汉书·刘宽传》:“(宽)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明·沈鲸《双珠记·剑击淫邪》:“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骂了他一场。恨藏奸卖俏,真个是人中兽。”

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说话时,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

【近义词】

①声色俱厉

【反义词】

①和颜悦色

【另见】

①疾声厉色

🔟令人发指

【拼音】

lìng rén fà zhǐ 123

【含义】

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使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用法】

今多用于形容手段残忍、罪行严重而引起的愤怒。

【示例】

萧乾《南德的暮秋》:“这以外,还有枪毙的刑场,以及给囚犯注射病菌做试验的地方,真是令人发指。”

【出处】

①《史记·项羽本纪》:“(樊)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②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二十二年》:“向见牛制军奏章末句,请皇上早定大计,以救臣民之命等语,令人发指。以危词恐吓,希冀纳贿求和,事在必成。”

【近义词】

①怒发冲冠

②怒气冲天

③气冲牛斗

【反义词】

①拍手称快

②兴高采烈

③心花怒放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缘份和奇迹 连载中
缘份和奇迹
呵呵呵_4071031088240764
0.2万字2年前
凯约:我的小宠物 连载中
凯约:我的小宠物
小约宝
3.8万字1年前
回头遇见光 连载中
回头遇见光
夏喃恋
简介:简介:暗恋是没有结果的,明恋就会有结果吗?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了最好的他,失望吗主动的明恋者多年后,她是当红女明星,他是电竞选手“林熙,我和你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八年前不会,现在也不会,你放弃吧”他的几句话让林熙彻底明白,他根本就没有喜欢过自己,刚开始的关系好只不过是三分钟热度罢了,在他眼里,他和她一直都是朋友关系校园篇林熙醒来看到ljx给她发消息了,打开看到消息内容她有些发愣“吊着你?”“6”林熙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给他回了个“?”那边几乎秒回:“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我吊着你”“喜不喜欢你不知道?”林熙当然知道他不喜欢她,都是朋友说他是吊着林熙,林熙自己并不觉得有被吊着“别人说的又不是我说的你问我我怎么知道”“我知道你不喜欢我”对面还在问“你朋友说你不知道我不喜欢你”“还让我给你说我不喜欢你,你以后别再给我发消息了”“非要把话说清楚?”“不喜欢你你不知道?”……【林熙/娱乐圈/轩爷/校园/女明星/职业选手】
1.0万字2年前
玫瑰攻略计划 连载中
玫瑰攻略计划
贺钥
简介:简介就是随便写写跟文可能没多大联系叶柠栀从小喜欢玫瑰,并不是因为玫瑰美艳而被吸引,而是一向都知道,玫瑰的茎枝长着刺,美丽的东西一向带刺,她也因此带着刺。直到十八岁的时候,她遇到了方迟,那个人进入了花园,从花丛中慢慢的渡着,直到看见了她,就像是看到了一生中最爱的挚爱。
0.6万字2年前
喜欢又有什么用? 连载中
喜欢又有什么用?
九师妹
简介:青春校园+都市言情
1.2万字1年前
草莓味的千纸鹤 连载中
草莓味的千纸鹤
啁哳
简介:清新校园文
0.3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