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谥号文,葬于昭陵。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君终于落幕,第九子李治登基,年号永徽。
按照大唐律法,侍寝但没有子嗣的妃嫔应该削发为尼,入感业寺为先帝祈福。
但是偏偏清越是个意外,李世民给他的小娇娇留下了口谕,允许她在翠微宫为他祈福,不必入感业寺。
清越:好吧,不去就不去,好歹在翠微宫她就是最大的。
偌大的翠微宫,只有清越和侍女,再也没有人管控她,清越开始撒欢儿。
而被迫削发的武媚娘离宫前往翠微宫的方向遥遥的看一眼,阿越…
希望你一切安好。
然后武媚娘就被身后人压着进了拥挤的马车。
马鞭一甩,车轱辘吱呀吱呀的转起来,武媚娘坐在角落,双手环膝,额头抵在膝盖上,不知道想些什么。
马车摇摇晃晃的驶向长安城外的感业寺。
永徽元年,唐高宗入感业寺为先帝祷告,与武媚娘再次相见,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临行前,李治拉着武媚娘的手,深情款款,“媚娘,你等着朕,朕一定接你回宫。”
“陛下,媚娘能跟您再续前缘已是难得,不敢奢望其他。”
两个人手拉着手深情告别。
李治骑在高头大马上,回头,武媚娘依靠在门框,双眸含泪,情意绵绵的看着他离去。
李治心头一颤,随即下定决心,一定要接媚娘回宫。
而武媚娘看着李治消失的背影,眼底打转的泪水不知何时已经消散,原本的神情也变得冷漠,只眼眶微微泛红,然后决绝的转身再次踏入感业寺。
皇宫内,李治茶饭不思,想着临别前武媚娘的眼睛,枕边人王皇后看出了一点端倪,主动提出接回武媚娘。
至此,武媚娘再次重返唐宫。
武媚娘看着眼前一如往昔的巍峨皇宫,心里却不似刚入宫那般惶惶不可终日,她再次踏进这皇宫,心中是雄心万丈,她武媚娘为的就是权势,地位,她要一步一步的走到巅峰,这样才能将阿越接回来。
武媚娘开始了她的制霸之路。
首先得到李治的宠爱,借此生下孩子,站稳脚跟,然后是萧淑妃,最后便是帝王身边的凤椅。
武媚娘跟宠妃斗,跟皇后斗,跟朝堂上反对她的臣子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终于她踏上了皇后的宝座。
李治兴高采烈的拿着封后的圣旨来到武媚娘身前。
武媚娘拿着明黄的圣旨,露出一抹笑。
但是这些还不够,还不足以接回阿越,还不能让阿越在大明宫里自由自在。
武媚娘想更进一步,她盘算着自己手中得底牌,仿佛老天都在帮她,李治再次生病了,似乎还患上了头风。
武媚娘眼底闪过流光,机会。
武媚娘逐渐开始接触到一些折子,李治口述,她代为批改,李治渐渐的放权,而这喂养了武媚娘的野心。
从代批奏折到二圣临朝,再到李治驾崩,武媚娘独揽朝政。
从垂帘听政到撤掉珠帘,武媚娘改名武曌,踏上了巅峰龙椅,改元天授。
武媚娘站在城墙上看着翠微宫的方向,淡淡的开口,“是时候了。”
武媚娘被封为宸妃时,她就去了一趟翠微宫,看到了清越,几年的清修,清越身上多了点出尘的气质,在加上那张祸国殃民的脸,仿佛神座上高高在上的神明,让人忍不住想窥探神明堕入红尘的模样。武媚娘知道,以她现在的手段绝对护不住清越,三言两语就将清越再次困在翠微宫,侍卫加了一倍有余。
甚至走之前安慰着清越,“阿越,相信阿武姐姐,阿越在等等,我一定会接你出去的。”
这一去就是几年。
天授元年七月初七,武媚娘穿戴整齐,龙袍加身,身后文武百官跟随,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翠微宫驶去。
武媚娘亲自敲开了翠微宫的大门,“阿越,开门,朕来接你回家。”
大门打开,一身白衣的清越出现在门后。圣洁白衣,神明降世。
无波无澜的眼神在看到武媚娘时出现了一点异样,冷漠无情的神明被凡人拉入了红尘。
连眼底的泪痣都变得娇媚起来。
“阿越,来,阿武接你回家。”
武媚娘拉着清越的手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下面的百官,心里一阵欢愉,她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柄,而清越是与她共享之人。
阿越,是她的皇后,是她至死不渝的爱人。
雪山小火人:这一个故事算是完结了,等我番外,我好像有些许灵感。
综影视之金丝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