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个女儿远嫁,安陵容便沉寂下来,emo了好一段时间,上一回,好像还是接到林秀去世的消息的时候。
唉~人生啊,寂寞如雪。
从外头的人那里打听着,听说两个女儿婚后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这让安陵容心里好生欣慰一番。
太妃的日子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忧郁的情绪很快过去,在谦太妃的邀请下想让她帮着管教一番有点青春期的弘景。
弘景这孩子老实,大概真的是年少时这股劲头憋得很了,物极必反,长大后竟然对商贾之事有了兴趣。
自古士农工商,商人虽赚尽天下财富可是地位终究还是不被人瞧得上。
虽然这宗亲不是没有做生意的,打听一番哪个府上面上底子里没有几套房产和店铺暗地里与那商队有来往的,端的是不与民争利的正派劲儿。
安陵容到对弘景这孩子经不经商的没什么感想,孩子想去干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这不挺好的事儿吗?
总比和其他那些闲散王爷无所事事拿着俸禄不干事,不是遛街玩鸟就是逗狗耍蛐蛐的。
弘景这孩子对数字敏感有天赋,这不是老天爷赏饭吃是什么,面上还一副忠厚老实像,心里却是麻溜精明,正好也消减消减皇帝那里的忌惮。
自开始甄嬛自请出继弘晙后,这可是大大的给其他有皇子的太妃狠狠来了一阵清醒收敛。
五阿哥那里有裕贵太妃帮着操心,因着曾经在先帝潜邸的时候与端皇贵太妃交情还不错,一块住在寿康宫,有端皇贵太妃帮着提点,为人很是低调中却又带着些不着调,让皇帝很是满意这个弟弟,做了些出格的事,皇帝也是宽容放过,还巴不得他越不着调越好呢。
安陵容和谦太妃便是这个打算,弘景的年纪也慢慢长大,福晋也该慢慢留意起来,不用过高,也不需太低,中等便好能和弘景聊的到一块去,夫妻两个能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便成。
反正都是王爷了,再怎么往上都没有意义了,倒不如安安心心做一个让皇上又既省心又不省心的好弟弟,适当的茂茂尖刷刷存在感,给皇帝一个有长兄如父的感觉,让他有个展示手足的舞台给其他人看。
安陵容将自己的想法跟谦太妃一聊,说到当皇帝的疑心病,谦太妃也慢慢理解,看五阿哥那收敛风头,菀贵妃为自保忍痛出继的下场,做生意就做生意吧,起码还是能按着本心做自己想干的事儿起码事后被皇帝骂的时候心里不憋屈,和母子分离过继出去相比,做生意这个在皇室子弟里一看就大逆不道的事情比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顶了天被皇帝骂上一顿,与民争利的名声背就背了,有污点才好,皇上用着也放心。
安陵容还教导弘景,不管做啥只要抱紧皇帝的大腿,甭管皇帝说你啥你就受着,反正皇帝就喜欢你这这样,你越这样皇帝越喜欢,以后还会重用你显示手足情深
操完弘景的心,然后在适当的关注关注现在皇帝后宫的动向。
果然啊,这热闹还真是一天比一天的精彩。
激烈程度不比当初的他们那时候差,就是皇帝的品味就让人捉摸不透了。
相比起青葱少女,皇帝好像更钟爱一些大姐姐类型形象气质更趋于成熟风韵的妃嫔。
啧啧啧,看来皇帝底子下还隐藏着曹相的癖好,更喜欢少妇那一款,尤其还喜欢亲自下场当老师慢慢雕琢自己看好的小丫头,等到果实成熟在悉心摘下慢慢品尝。
前一个还是高贵妃,十多岁时小选到皇帝身边伺候,那是青梅竹马的情谊相互成长,皇后是发妻理当爱重。
后来又来了个魏氏,只一眼,安陵容便很能确定这个女孩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不光皇帝对她颇为青睐,听说还手把手的教她读书写字弹琴画画。
慢慢的把这个女孩儿逐渐调教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当然,皇帝也做到了,魏氏真如他所亲自挑选的那独一无二的封号一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有着美好的品德与德行。
安陵容看在眼里,心里还是不住感叹,虽然现在的皇帝和先帝父子间多有尴尬龌龊,可这骨子里还真是一脉相承了。
对于后妃都是倾向于潜移默化或亲自下场调教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吃了几口大瓜后便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说皇帝狠,也挺狠,自己亲儿子说废就废,说爱子如命也对,得看孩子是谁生的看菜下碟。
就这一点上,皇帝又和他那个恨不得连孝都不想守得老爹有对上了。
血缘还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春去秋来,若不是每年的爆竹声和不得不得除夕宴会与皇帝亲切问候,安陵容在这后宫的日子过得也是迷迷糊糊分不清昼夜。
除了托人问候一声女儿们的近况,便是给宫外的弘景和霄哥儿捎口信。
霄哥儿不说还是有些读书的天赋在身上的,年纪轻轻,前两年过了殿试,名次不高也不低,排在中间一点,但看年纪轻轻却以中了进士,不得不说也得承上一句少年英才。
无恙过得也是不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一个文,一个武,一个进了翰林院,一个进了武探花,授予秩正四品二等侍卫之职。
武举虽不如科举那般来得让人重视,可到底也让两人有了官身不再是没有身份的白丁。
这不妨是个在新朝时对安陵容来说是个顶了天的好消息,起码,是在两个女儿嫁人之后。
弘景是郡王在外行走做生意,虽然知道安凌霄是安陵容的弟弟,但也忌讳着皇帝怕结党营私的嫌疑不敢走得太近,对于这事,弘景对安陵容表达了歉意和愧疚,他没有办法帮着提携她的娘家人,起码现在不行,他还没有能力。
对于这事,安陵容到是无所谓的摆摆手。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先顾好自己手底下的生意才好,听说他手底下的商队已经和蒙古那边搭上了线,那边也有互易的商市,草原的皮毛和羊毡和西北的烈酒,南方的丝绸和茶盐,这些东西要不是弘景是王爷在皇帝那边背过书给过刮骨的孝敬好处,要不是有官方背景,估计早就死过八百回了。
西洋的各种稀奇玩意没想到弘景也能给弄来,献给皇帝,献给太后还有作为儿女的孝敬给谦太妃和安陵容,就连他侄女和敬公主那都忘记,反正能在宫里打点的关系弘景那是一个都没落下,也是难为他了。
虽然皇帝看不上弘景沉迷于商贾,但是真金白银却是实打实交到他手里,一点都不带虚的,作为一个敛财狂人能给他的国库和内帑带来收益,皇帝可耻的沉默了。
睁只眼闭只眼的将人丢到了户部。
钱继续赚,但是也得继续给他办事,但态度却是大大好转和亲近起来。
看弘景那渐渐走到正途,只要不触及皇帝的底线,那他下半辈子的富贵和安稳大大有了保障。
妻族不显但也出身名门,知情识趣能说的来话,有着相同爱挣钱的爱好,这能让两人的关系走的更近。
安陵容就这样慢慢的在后宫为她的孩子们祈祷着。
当然她也相信,她的孩子不是娇弱的菟丝花适应不了激烈的气候早早夭折。
一切都在安陵容的期望中继续着。
瑰意没有辜负她当时的期望,也可以说她做的比当初预期中的更好?
安陵容不敢判断现在的局面是不是自己女儿想要的还是这里面完完全全就是女儿的手笔。
瑰意的生活也可以说圆满,额驸待她也不错,当然也是现在世人眼中的不错,虽有几房姬妾,但也无足轻重,毕竟瑰意和硕公主的名头在那放着,在生育了两个儿子后不管是瑰意还是额驸的后院便在没有生育过,她在蒙古也算是站稳了脚跟,额驸对她也算是敬重,无人敢轻视与她。
瑰意的生活好像在一众远嫁的公主里还算顺心如意,可老天爷不这么想,祂想在人安逸的时候总是想在来上一点磨难。
大儿子刚成年,二儿子刚会骑马。
郡王病了,郡王死了,皇帝承爵的旨意下来,瑰意的大儿子成了下一任的郡王。
现在喀喇沁的郡王府好像便成了瑰意和她儿子的天下,她成了名正言顺的喀喇沁杜凌郡王府的女主人,没办法,儿子还小需要她帮着操持。
安陵容听到消息心里是有那么一丝古怪,觉得郡王的死可能与瑰意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说不清的牵扯。
可看所有人对瑰意的看法里满是同情后更加不解了?
如果瑰意在说不得也会跟她一样不理解。
为什么要同情和怜悯?
仅仅是因为她死了丈夫,儿子承袭了爵位却还要她帮着操心?
安陵容的地位稳如泰山,不光是因为皇帝碍于孝道的敬顺,还有她的大女儿喀喇沁半个话语人她的外孙是蒙古老牌子的杜陵郡王,二女儿的额驸也是能耐人。
虽然有些大器晚成,但是却抓住了机遇,在后来时候平定准噶尔时立下赫赫战功,后因着阿睦尔撒纳叛逃一事提前做了准备得了和敬公主夫妇一个天大的人情,也算侧面的保住了皇帝颜面。
功劳给了和敬公主的额驸,这事也不算吃亏,皇帝也算是知道内情,为了补偿也顺带着提拔了琦行的额驸被受固伦贝勒另赐御前行走后来又受蒙古一旗都统,从此不再是单纯的皇亲国戚,而是正式有了实权让人能正眼一看了。
虽然不像和敬公主的额驸那般最上皇帝的心,可是有了人情和军功,底气便大大增加,又有琦行在背后参谋着步步小心经营,在一众公主里还算嫁的不错,只是可惜,做得再多还是没有姐姐来的自在顺遂,只能做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看样子,倒也乐的其中。
没想到当初的两姐妹一个性格文静一个性格外向,没想到长大之后,偏偏所选所做之事到是互换了过来。
也是奇事一桩。
八两六:嗯,安陵容篇算是快完结了,这一篇就该早就预定好的林秀和胤禛篇了,安陵容这一篇写的我是难受极了,各种别扭,和当初宜修篇时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哎~也不知道下一篇里林秀和胤禛之间的相处该会如何!就这样吧,下一篇见了。
(综影视)咸鱼日常吃瓜看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