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大胜,不日即将班师回朝,到时候华妃的气焰更胜从前。
甄嬛心里有了丝紧迫感。
可是那又如何呢?皇帝又怎么可能因为她的讨巧取悦而放弃拉拢年家呢?
或许会闲来无事将目光转向她也只是为了从她身上获得安慰或是为了维持后宫的平衡?
想和皇权地位比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地位???
呵呵,天真!
甄嬛有宠,同样的华妃也一样,甄嬛家室底蕴以及在后宫的影响力终究还是差了华妃一层,为了这,皇帝也是没少费心。
两人都得你来我往,都是相互看不顺眼的。
准噶尔的老可汗暴毙而亡,随即准噶尔陷入了夺权挣位的混乱之中,此刻的朝瑰公主既是幸运也有些尴尬。
太贵人想的也不多,心里只是感激着上天有眼,她的朝瑰终于不用再进那个虎狼窝了!
虽然只是暂时的,和亲的圣旨已经下了,说明要朝瑰公主下嫁准噶尔可汗,老可汗暴毙,那么新可汗就得接力。
起码新任的可汗总是比那个已经暴毙的年老可汗来的更得人心些。
有了对比,那么便对现有的好情势人们心里对待的看法总是宽裕的。
准噶尔现在正陷入挣乱,谁也没有心思在去管和不和亲的事情,这是个好消息,朝瑰公主也在卫临的精心照顾下慢慢好了起来,同样,太贵人也因心情愉悦身体见好。
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甄嬛与华妃斗得旗鼓相当,皇后乐见其成,不时的戳记一下齐妃出出面当当搅屎棍,曹贵人这个军师再是心有不甘也在华妃手底下出着损招。
皇帝钦点敦郡王去犒劳军队,然后敦郡王就牛气起来了。
拿了鸡毛当令箭的拽上了天,给点颜色就灿烂,或是觉得自己身份特殊,其他人不敢得罪他,行事更是无所顾忌。
干的那些事连身处后宫的安陵容都有所耳闻。
这些安陵容也不过是听个乐子,前朝政事,后宫的他们这人压根就掺和不上两句,防的死死地。
当然也与例外,不外如碎玉轩那边自比皇上解语花的甄嬛。
那人可是什么都敢说,也是仗着皇帝对她宽容特殊,要是搁先帝的时候,就算是晚年心软不想沾血腥的都给给她打醒喽。
安陵容虽然佩服,但是也仅仅是在心里为甄嬛的勇猛鼓掌。
不过皇帝之后的操作到是让安陵容迷惑了一阵。
嗯~加封他的一双子女这又是个什么操作?玩捧杀?
不怕得罪已经被敦郡王得罪完的那些文臣?
文臣的笔和嘴,那可是最锋利不见刃的刀,皇帝登基本来就让一些文人觉得有异议,你这么还明目张胆的对殴打朝臣的敦郡王搞特殊还他妈嘉奖。
真的不会被人给过度解读成皇帝是在鼓励敦郡王这么干嘛?
想要玩捧杀,多的是办法,为啥要干这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
安陵容觉得皇帝其实应该表面稍加呵斥给文臣们一个交代,不求多让文臣谅解,起码有个态度让那些大臣心里好受点,暗地里可以对敦郡王多加赏赐说上几句‘掏心窝子’的话,给敦郡王一个自己为了给他摆平我很为难的表情。
敦郡王不是称病不上朝?
太医院里的顶尖精英太医都给你派去,你看,我多是一个兄友弟恭的好皇上,你干的那些是我作为哥哥都原谅你,然后稍加宣传一点点,控制一下舆论,找找曾经先帝训斥过罪人政敌的言论一散播,这就可以证明我也不想的,我这么干都是被迫的,你看就连英明神武的圣祖爷都曾经批评过那个人,证明那个人干的事都确实不咋地。
也不管当事人是否反对,反正人都已经被他圈禁了,长了八张嘴还能在说啥?
这不,以前残害手足兄不友弟不恭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就削微的反转一下下了???
还上门道歉!
皇帝怎么想的,道什么歉,这符合一贯嚣张跋扈天怒人怨的敦郡王的处事风格吗?
越嚣张越好,不是捧杀吗?
为什么还要让他有悔过之心,干的事越离谱越好,这样他到时候收拾起来以及那些掌管天下笔墨舌喉的文人们才不吝笔墨对于他这样做没有任何反对。
当然了,如果运用得当,说不定还能操纵着捧着敦郡王干掉看不顺眼那几个人,在趁机收买收买朝中人的衷心。
这不是一举两得是什么!
到时候,错的全是敦郡王,他为臣,对君不忠,作为兄弟却屡屡让兄长陷入两难境地。
在更甚点,舍得出一堆好东西,找准时机大肆封赏他,可以找太后的名义,皇后的名义,年节之时找个理由全家晋级。
要想使人毁灭,必要使人疯狂!
从盛极一时走到毁灭,有时候也仅仅是在那么一瞬间!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就不信你不迷糊。
(综影视)咸鱼日常吃瓜看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