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调整——两白旗混编。
大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他去世之后两个月。多尔衮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趁机没收了亲弟弟多铎在正白旗的15个佐领。
多尔衮手上本身就有15个佐领,没收多铎的15个佐领后,多尔衮就具有了30个佐领,即一个整旗的实力。
之后多尔衮的将自己所领镶白旗的与多铎的正白旗进行对调,自己成为正白旗旗主,而原属正白旗的多铎,则换色为镶白。
本身就在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并没有参与此次换旗。多铎换到镶白旗后,他是旗主,阿济格变成了镶白旗的小旗主。
◆
第二次调整——两白旗与正蓝旗混编。
争储事件后,多尔衮和豪格结了梁子。为了搞死豪格,多尔衮下了大力气。大清顺治五年二月(公元1648年),多尔衮将豪格打下大狱,没收了他的正蓝旗。(还抢了豪格的小老婆)
豪格的正蓝旗被没收后,多尔衮没有上交给顺治皇帝,而是被他以“俟归Z,然后隶于上”的名义私吞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镶白旗旗主多铎病逝。多尔衮便将两白旗和正蓝旗一起混编。原本属于豪格的正蓝旗佐领和原本属于多铎、阿济格的镶白旗佐领对调。
对调之后,新的镶白旗没有旗主,多尔衮当仁不让的自领镶白旗旗主,加上正白旗,他就成为了两白旗的旗主。
而新的正蓝旗则由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多铎的次子多尼、阿巴泰第三子博洛、阿巴泰第四子岳东四人g同管理。这四个人中,多尼名下的佐领数量最多,所以他是旗主,另外三人是小旗主。
另外,正红旗旗主代善于同年病死。他的儿子镶红旗旗主硕托在三年前被处死(岳托死后硕托继任)。因此两红旗的旗主也都换了人。正红旗旗主为满达海(代善儿子)、镶红旗旗主为罗科铎(岳托孙子)。
这一系列震动之后,八旗旗主如下:
两黄旗——顺治帝;
两白旗——多尔衮;
正红旗——满达海,勒克德浑(小旗主);
镶红旗——罗科铎,尼堪、硕塞(小旗主);
正蓝旗——多尼,阿济格等人(小旗主);
镶蓝旗——济尔哈朗;
八旗旗主的最终确定
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历经二十几年的调整,此时的八旗已经面目全非,跟最早的时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比如正白旗旗主原本是褚英,结果褚英被努尔哈赤弄死,正白旗的人马交给了皇太极和褚英的儿子杜度继承。到了八旗建立时,杜度调任镶白旗,褚英当年的人马就变成了镶白旗。后来努尔哈赤为了给多尔衮挪位,把杜度挪到了镶红旗,褚英一系的人马又调到了镶红旗。这变来变去的,八旗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八旗了。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秋后算账,又对八旗做了一次大的调动。
第一步,他先是把多尔衮的两白旗没收。正白旗整旗被顺治皇帝收走,同顺治亲自掌控的两黄旗一起变成了所谓的“上三旗”。
第二步,将镶白旗,也就是原属于正蓝旗豪格的佐领,交给了给了自己的侄子,豪格的儿子富绶。
第三步,顺治因怒迁恨,对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下了死手。把他夺爵治罪,他所属的佐领分别拨入了正白、镶白、正蓝三旗。
自此也就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说法。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领,下五旗由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巴泰、多铎、褚英等人的后裔统领。
◆
第三次调整——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混编。
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病逝,正蓝旗的旗主由原先正蓝旗小旗主莽德格类继承,而莽古尔泰的佐领也由莽古尔泰的儿子继承(小旗主)。
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正蓝旗的旗主德格类病死,同年有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一门谋F。皇太极趁此机会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一门剥夺旗权,顺便将正蓝旗没收为己。于是正蓝旗就被皇太极给吞并了。
吞并正蓝旗后,皇太极将原正蓝旗的八个佐领封给儿子豪格,又拿出三个封给镶黄旗小旗主阿巴泰,加强了原镶黄旗的实力。同时也削弱了正蓝旗的凝聚力。
没过多久,皇太极将正黄旗的一半与正蓝旗的一半进行捏合,组成新的正黄旗。将正黄旗和正蓝旗剩下的一半捏合,组成新的镶黄旗,都由皇太极亲自统领。
镶黄旗归皇太极后,原镶黄旗旗主豪格带着自己的佐领改为正蓝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原镶黄旗的小旗主阿巴泰,也同样成为了新正蓝旗的小旗主。
这次调整之后,八旗旗主如下:
两黄旗——皇太极;
正蓝旗——豪格,阿巴泰(小旗主);
镶蓝旗——济尔哈朗;
以上四旗是皇太极的嫡系人马
正红旗——代善;
镶红旗——岳托,硕托(小旗主);
两红旗在代善的统领下,保持中立。
正白旗——多铎;
镶白旗——阿济格,多尔衮;
两白旗与皇太极暗中较劲
多尔衮时期的八旗变动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他和皇太极是一丘之貉,掌权之后也是大肆吞并其它旗。具体的调整有两次。
清穿资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