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的某一天,在秦朝都城,咸阳的王宫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这一天,秦王赵政(在很多教科书中,包括现在的文献上称秦始皇(秦王)为嬴政,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先秦的姓氏制度——女子的姓应当以姓为姓;男子的姓应当以氏为姓。秦始皇(秦王)是嬴姓赵氏,所以秦始皇应当是叫赵政,而不是嬴政)特别高兴。用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礼(由九位使者引导一位宾客上殿)这一天,秦代咸阳皇宫里面,可以说是喜气洋洋,整个宫廷弥漫着喜气。但是,这一场秦王赵政用最盛大的礼节迎接的场面,到最后竟演变成了一场悲剧、闹剧。原来,这一天要举行的是一个国家的受降仪式。因为在此之前,秦王赵政继位之后,已经先后灭掉了战国七雄中间的韩国、赵国。并且他的大军已经逼近了燕国国界,恰恰这派来的两个使者,正是燕国的两个使者。而且这两个使者带来的两件礼物,也是让秦王赵政非常高兴的礼物——一件是人头,另一件是地图。这两件礼物可不是一般的金银珠宝,这个人头是秦王赵政最恨的一个叛将樊於期的人头,看见自己最恨盘江的人头被使者送过来,秦王赵政非常高兴,这是第一件高兴的事情。第二件,就是那一张地图,那一张地图可不是一般的普通城池的地图,而是当时战国七雄中燕国最富庶地区的一张地图。而这个地区叫督亢,在冷兵器时代,地图就成为了打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这两个使者通过秦王身边的侍从,告诉了秦王:“燕国的大王已经吓得来不了了,整个燕国要举国做内臣”意思就是整个燕国投降了。这一幅地图送到秦王手中,就意味着燕国要举国投降。秦王赵政用这么隆重的礼节去迎接两位使者,原来是为了举办一场受降仪式。因为秦王赵政已经在此之前灭了六国中间的赵国、韩国,而且这个燕国却又不打而降,秦王赵政对此非常的高兴。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燕国的两个使者就登上殿来。而这走在第一位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刺客——荆轲;紧随其后的,便是他的助手——秦舞阳。荆轲端着一个匣子,匣子里面就是樊於期的人头。另一个秦舞阳拿的便是督亢地图。之后通过礼仪导引,荆、秦二人就走进了秦廷。然而,这个副使秦舞阳(此人是燕国的勇士,他曾经13岁杀人!在当时的那一个朝代,那一个时期,13岁杀人,乃至现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可以称之为勇士了!)二人各拿一份礼,准备走上秦廷。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秦舞阳看见秦庭中武士如林、戒备森严。秦舞阳走到台阶之下,面如土色、两腿哆嗦。秦舞阳表现的这种状态,首先引起了秦国大臣的惊讶,因为一位燕国前来受降的人不应当是这样的表现。所以各大臣都把目光集中在副使秦舞阳身上,就在此时,荆轲也发现了他这种不寻常的生理状态,她转过头去对着秦舞阳使了个眼色,又笑眯眯地把头扭回来,对着秦王笑着说:“秦舞阳这个人他是在小地方长大的粗人,没见过大场面,更没有见过天子,所以他见过天子之后,他吓着了,希望大王能够原谅他、宽恕他,让他上殿、完成使命。”对此荆轲作了一番解释。秦王听了荆轲的解释之后,她看了看荆轲,镇定自若;又看了看秦舞阳,面如土色、浑身发颤。就让荆轲把地图献上殿来,这个意思就是表明秦舞阳不得上殿,于是荆轲就从秦舞阳手里取过地图,登上大殿。因为这个地图是一个卷轴,所以荆轲在打开这一幅地图的时候是一点点的展开,秦王也在一点一点地仔细观看这一幅地图,就在这一幅地图缓慢地展开完成之后,在这一幅地图的最里边,突然露出了一把匕首。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句话“图穷而匕首见”后变为成语“图穷匕见”,而且,这把匕首可不是一般的匕首,是当时的“品牌”货——徐夫人匕首。在炮制这把匕首时,经过毒药水反复浸沾,所以这把匕首它一旦划破人的肉皮,触碰到血液,四个字——见血封喉。所以秦始皇看着看着地图,突然露出一把匕首,陡然一惊。但是为时已晚,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住匕首就往秦王的胸膛刺去。当时秦始皇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活下来。那么他怎么做呢?拼命拽、撕,结果用力过猛,左边的袖子被扯烂了。这个袖子一拽掉,秦始皇赵政就有了一个逃脱的机会,他拔腿就跑,荆轲随后就追,等于是赵政绕着柱子跑,荆轲也绕着柱子追,赵政此时想还手,大臣没有兵器,(秦朝的规矩很严,所有大臣上殿是不能带兵器的)不能救驾,只有慌慌张张、左右奔跑。台下的武士有兵器,但是没有命令不得上殿。赵政倒是佩戴了一把剑,但他那个剑太长,多长呢?七尺(按照现在的长度折算,1.62米长)所以赵政一边跑,一边抽这把剑,而且这个胳膊的距离不足以展开一米六二,所以他怎么也抽不出剑。大臣们没有办法,就在这紧要关头,秦始皇的御医——夏无且(jū)他上殿,他背了一个药囊,里面装的是中药,他就在这紧要关头就把药囊里盛的草药对着荆轲就撒过去,因为当时荆轲的注意力都在秦始皇身上,不知道是谁撒的,但是他隐隐约约地觉得有一个东西冲他过来了,于是荆轲就躲了一下,放慢了脚步,就这么零点几秒,秦王赵政就多跑了几步。在一旁的大臣们也看出门道了,如果想要把剑拔出来 就必须把剑往后移,不要挎在腰里边,要挪到背上,以便留出更多的手与剑的距离。于是在一旁的大臣们齐声喊∶“王负剑,王负剑!(负就是背的意思)”把这把剑背到背上,然后就从背上往外抽,这个距离就足以将一把1米62的长剑给抽出来了。然后秦王赵政听见大臣们齐声高呼“王负剑”,他卯足了劲,欻的一下就把长剑拔了出来,荆轲手里拿的匕首才七寸长,七尺对七寸,十比一。所以秦王一旦把剑拔了出来,荆轲马上处于劣势,秦王赵政一剑就砍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就一下子瘫倒了,瘫倒之后,荆轲并没有放弃他的刺杀行动。最后,他就把匕首当做一把飞刀向秦王赵政飞去,但是他的飞刀术也不是很厉害,秦王一躲,这把匕首就扎在了柱子上。荆轲手里就没有任何兵器了,所以秦王赵政对着荆轲就是连砍八剑,荆轲就受了重伤瘫在大殿上。在史书中有记载荆轲此时的状态——“倚柱而笑,箕倨以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靠着柱子,仰天大笑,双腿叉开(非常不礼貌的动作),对着秦王赵政破口大骂。这个时候,台下的武士蜂拥而上,乱箭齐发,把荆轲杀了。当荆轲横尸殿上,秦王赵政坐在他的王座上,看着荆轲的横尸时,愣住了,因为这是他遇到的第一次行刺。愣了好一会儿 他说了一句话∶“无且爱我”他说夏无且这个御医救了我,最后赏了夏无且二百金。
这个便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荆轲刺秦王。
这一场发生的故事就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刺客列传》里,载入了中国史册,千古流传。
个人认为,秦始皇一生中干得最厉害的事,就是统一。他要灭掉六国,充当霸主,他的做法,在客观上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干的事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干过,他要灭六国啊!那么他就自然成了六国的公敌。像荆轲一样,想刺杀秦始皇的人,绝对不止荆轲一个人,但是大多数人办不成,因为他们没有进秦王宫殿的资格,进得去的,而且差一点杀死秦王的人,只有荆轲。所以,我们应当首先要清楚,刺杀秦始皇绝不是荆轲一个人的想法,这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情。而且荆轲被杀之后,秦王赵政下令,通缉荆轲所有的亲朋好友,荆轲有一个好友,叫——“高渐离”。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他知道他被通缉后,就隐姓埋名去给人家打工去了,打工这家的主人特别喜欢击筑,高渐离这个音乐家,一听就觉得这个主人击得不行。他就经常和别人说他那里击得不行,人前人后是不能说别人坏话的,果然这个话就传到了主人的耳朵里,主人就把高渐离请了过去∶“先生既然说我这不好,那不好,那请先生你击一曲。”高渐离一击筑,所有人都惊呆了。此人乃高手,他就觉得没有必要在隐姓埋名了,就公开着击了起来。越击筑名声越大,到最后连秦始皇都知道了他击筑厉害,就把高渐离给请进殿了。结果他被发现是荆轲的密友,但这个时候应当说秦始皇是很爱才的,他既想听高渐离击筑,又害怕高渐离成为第二个荆轲,所以秦始皇就用了一个很残忍的做法,把高渐离的眼睛熏瞎,让他失明,你失明了,看不见了,你就不能行刺了吧。让他击筑,高渐离就得到了秦王赵政的信任,接近了秦王赵政。高渐离后来就往筑里面装上铅,铅是很重的,高渐离想拿起这个灌了铅的筑去砸秦王,他通过声音判断秦始皇所在的位置,高渐离拿起筑一砸,想完成刺秦的伟业,结果没砸中,就被秦王赵政给杀了。从此以后,秦始皇就得到了一个教训,被他灭了六国的人,一个都不能靠近,人人都有可能是刺客,但是他不接近也能遇到刺客,这个刺客是——张良(韩国的一个贵族)。他用钱买了一个刺客,这叫高新雇凶,去花钱雇一个刺客去刺杀秦始皇。但是这次刺杀,不能靠近秦始皇,因为前面说过,秦始皇得到了教训,他不敢再接近被他灭了六国的人。所以,此次刺杀只能远距离投掷,秦王赵政坐着马车去巡游,刺客拿着一个铁锥奋力一砸,没砸中秦王坐的马车,砸到了另一辆车。秦王因此侥幸躲过一劫,所以秦始皇一生可以说想刺杀他的人数不胜数,在荆轲刺秦王这件事上,荆轲不自觉地代表了六国反秦武装,六国的人不甘心被秦国所灭,所以六国的人普遍产生了要刺秦的一种心理。
(从荆轲刺秦王,到张良雇凶行刺,秦始皇一生中,有多次被刺杀的经历,唯独荆轲刺秦王是《史记》中记载的最详细的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因此,荆轲刺秦王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
荆轲的影响这么大,肯定会众说纷纭,介绍几种主要的观点。
第一,古代历史许多诗歌散文中,都称荆轲是英雄,所以对于荆轲的第一个评价——侠义英雄。
而在赞扬荆轲的诗文中间,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在中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陶渊明。他是一位隐士,隐居田园,但是陶渊明写了一首《咏荆轲》。在这首诗中,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赞扬荆轲的侠肝义胆的精神,也依然在今天流传。
第二个是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写的两句诗——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也是赞扬荆轲的侠士精神。
所以称荆轲为侠士英雄,这是在古代普遍的看法,主流的看法。
第二,在历史上,也有人评价荆轲为——愚蠢之人。
而在批评荆轲的文章中,也有两人。
第一位是西汉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他说荆轲为刺客之靡(倒下),不可谓之义;“荆轲,君子盗诸”(按君子的道德观念来看,类如盗贼之辈)。
第二位批评荆轲的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认为(荆轲“怀其豢养之私……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荆轲被太子丹豢养,然后去刺杀秦始皇,不顾家族被灭族的危险,太愚蠢了。
而今人就有很多看法了,今人的思想比较开放,大致的看法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称荆轲为——雇佣军。认为荆轲他是吃喝拉撒睡,都是在使用别人的物件,最后无力偿还太子丹,只好用自己的命去还给人家,所以称他为雇佣军。是一位受雇于太子丹的刺客。
第二种,认为秦始皇的作为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秦始皇是代表历史发展潮流的英雄。那么荆轲要刺杀他,荆轲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第二种看法就称之为——反动派。
我们通过以上看法,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荆轲,各自表述。
而对于英雄的评价、荆轲的评价认为,只要是为和平献身的人,为和平而死的人,为和平而统一天下的人,都是英雄。他们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历史上的秦始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