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伢子去衙门后,房契便到手了,又回到了这座已经属于自己的宅了,众人喜悦的表情掩也掩不住。
随后苏暖暖掏出了手里剩余的银子,“还剩四百八十二两八百七十文。”
“娘,这些钱你收好。”苏暖暖交给了赵氏二百两银子,然后又给了爹五两银子和哥哥们一人一两。
“这是给你们的零花钱,剩下的钱我有用。”苏暖暖还得靠手里剩余的钱继续致富。
苏丁山笑眯眯的接过五两银子,丝毫没嫌少,也没觉得闺女没把钱都交出来有什么不对,本就是她赚来的,她怎么处理是她的事情,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提醒道:“闺女,你手里的钱可得稳着点,不能太大手大脚了。”
想起闺女对买房子的热衷,苏丁山总感觉这银子要折在那五进的院子里。
“我知道爹,娘,咱家什么都没有,先去把我东西买齐吧?不是说回村吗?不然晚上又没法下厨。”
手里有钱了,心里也踏实了,众人把菜米油盐酱醋基本上都买齐了,随即看见一间布庄,“咱们去每人买两件衣服吧?你看我们也穿的也太寒酸了,别人看着我们买东西都要多盯我们几眼。”
苏丁山想起那些人的眼光,确实如此,于是苏暖暖便进去立马搜刮了很多,足足有三两银子。
之后又去了买了不少的肉,然后租了两牛车回了村。
“这老苏家是发财了啊?”路上已经不止一位村民这么说了。
苏丁山笑道:“上哪儿发财啊?只是挖了点草药又砍了些柴拿去卖了,比以往的多卖了那么一些。”
那些个村民听到这话心里才舒服了,这老苏家才来一年,若是发财了还不得红了那些人的眼?
傍晚的时候,苏丁山叫上了苏城安提上肉去了村长家。
“苏老弟你这是?”村长姓胡,叫胡春,娶了一位许氏,生了一对儿女,儿子胡文十五岁,在念书,女儿胡英十三岁,同赵氏在家里帮忙做家务。
许氏和赵氏关系不错,但由于赵氏家茅草房太破烂了,许氏每次去串门都没法下脚,于是渐渐的就是赵氏去串门了。
“这是一点心意,感谢你们家一直对我们的帮助。”苏丁山将一块肉提给胡春。
胡春拒绝道:“不不,这块肉可值好几十文,你们家哪来的钱?”
苏丁山呵呵的笑:“我们这不是刚从县城回来吗,搞了点草药和柴去卖。”
“就算卖了点钱,那能卖多少啊?你这一块肉就是几十文,你们这一大家子还不得靠这点钱来生活,你买了肉给我们,你们咋办?赶紧的,拿回去。”胡春说什么都不要。
“不满胡兄,我们今天卖了有一两银子,所以胡兄不用替我们担心。”
“一两银子?”不仅胡春惊讶,连身后的许氏也吃惊。
“草药和柴能值一两?”许氏不禁失声问道
“并不是,我们还卖了点蘑菇,昨晚不是下雨吗?我家暖暖就说下雨后容易长蘑菇,可以来卖钱,所以这才有的一两银子。”
“原来如此,不过这蘑菇不是有毒吗?”胡春问
“原来我也是这么问暖暖的,不过她说有的蘑菇没有毒。”
“原来如此。”胡春点头。
“胡兄,这是我们家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这…”
“春哥,你就收下吧,咱们也别让人太为难。”
“那好吧。”
待苏丁山走后,许氏不禁抱怨:“你也是,一块肉你这么推三阻四干什么?你也不看看咱家也有段时间没吃肉了,望着那块肉,你也不嘴馋?”
胡春哼了一声:“你以为我是你?人苏家本就不容易了,咱们能帮就帮,并不是图人家的感谢。”
“苏家那么穷,我也没指望他们能拿什么感谢,但是人家既然拿得出来,就说明他们现在吃的喝的都不愁,你再看看我们,你以为我们家还跟以前那样天天都有肉吃?”
“行行行,我说不过你!”胡春不耐烦的不说话了。
“别以为行行行我就不说了,你自己说咱家怎么办?自从爹去世,你们几兄弟分了家,你倒好,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了你那几个弟弟,你什么时候想得起我还有你的两个儿女?咱们女儿都十三岁了,还没有人来提亲,为什么?还不是看我们家越来越落魄了,这都怪谁?”
“闭嘴!”胡春来气了,“你这些娘们整天到晚就知道吵吵吵!”
……
还没走远的苏丁山都能听见这吵闹的声音,不免叹了叹气,回去以后将这事说给了赵氏听。
赵氏也有些同情许氏,说道:“许姐也不容易,都是为了生活,若是有钱谁会每天为了这些事情闹得不愉快。”
“以前想帮他们那是我们自己都顾不上自己,现在想帮他们却不知道怎么帮。对了,闺女呢?”
“你闺女在厨房,说是今晚她来做饭给我们吃。”
“她做饭?她会做饭吗?”
“看她那样子倒很自信,我想应该没问题,山哥,自从暖暖大病了一场后就变了好多,都不像我们女儿了,以前我们女儿在人前总是怯怯的,可如今跟人做买卖居然一点都不含糊,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
“别多想了,她病了一场做了场梦,梦里学会了很多东西,想必会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不胆怯了,那道士也说了咱们暖暖是有福的,咱们啊苦日子过了,就跟着闺女享福吧!”
赵氏想了想,也释然了,不管怎么样,那都是她的闺女。
穿越农家致富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