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
《罗织经•阅人卷一》里说,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意思是人们受害往往是因为对他人没有察言观色,人们遭受祸端往往是因为对他人心慈手软。
关系亲密的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总是存在;鸿门宴诛杀沛公项羽心软放过,终是铸成四面楚歌的局面。
所以说人心多诈,不可只看表面。
历史上有很多和亲公主,不过能随口说得上的,大概只有汉代的王昭君和唐朝宗室女文成。
结成姻亲这样的方式历来有之,秦朝就有。以一己之力缔造两国和平,这是统治者们乐意看到的。
都说让柔软女子去舍小家为大家实在不近人情,我们且不必以现代人的目光去看那个时代。若都像战国末年那般淆乱,礼乐崩坏,大家都搞独立自主,那可怎么办……别说中午吃肉了,能不能有东西吃哪怕是野菜,都说不好。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爹疼娘不爱、老弟还造反、最后含泪原谅的故事。
起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生下了寤生和共叔段。寤生,太史公给出的解释是,郑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属于难产。我个人觉得,是武姜一觉醒来,就发现这孩子生了,跟玩儿似的,于是不喜欢。
虽说头胎如此之顺几率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有个妈妈不是走在大街上,还拿东西呢,突然孩子就掉下来了,就生下来了。如果是难产才生下这孩子,九死一生,应该会倍加珍惜。这就像一个好不容易被医生从鬼门关拖回来的人,难道会继续寻死吗。
武姜宠爱小儿子,人之常情,但是偏私成性,还每天在老爹那吹枕边风,让郑武公废长立幼,这就没道理了。自古以来立嫡立长嘛,唐尧帝舜还谦让着,没有一家独大,到了夏禹这,嘿自家人当皇帝不香嘛,遂有了世袭,商周有了嫡长子继承制。
好在郑武公知道知道自己小儿子是什么德行,便没有答应。
虽然武姜这个当妈的不喜欢郑庄公,但是老爹还是很宠他,有啥好吃的好事情都念着的,爷俩关系亲厚。
好景不长,郑庄公13岁时,爹走了,他开始继任大统。刚坐稳呢,屁股还没坐热,老妈来请旨给弟弟划封地了。老妈说,那就让你弟弟去制邑吧,庄公摇头,那个地方凶险异常啊,战争频发,而且虢叔就死在那,特别不吉利,还是换其他的吧。老妈又说,那就让你弟弟去京邑,你就说行不行,不行的话就把他赶出郑国,随便流浪吧。
那郑庄公怎么办,在这个圣人诞生的时代,首孝悌次见闻,只有很开心地答应了。
郑庄公恬淡如水浑不在意,祭仲抓心挠肝火急火燎。祭仲匆匆进谏说,都城的规制就没有超过长三百丈、高一百丈的,超过了就要警惕啊。按照周礼制,郑国大都,不能超过国家的三分之一;郑国中都,不能超过国家的五分之一;郑国小都,不能超过国家的九分之一。现如今京邑早就超过啦,于理于法都不合,您看看这是什么事啊?
郑庄公说,老妈让这么做,我也没有办法啊。
祭仲继续进言:“野心这个东西就没有满足的,就像春天疯长的野草一样,野草尚且除不尽,更何况武姜那么宠爱您的弟弟呀,希望您早做打算。”
郑庄公微微一笑,这事急不得,多行不义必自毙,咱们呢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那时候还没有孙膑呢,不过郑庄公此一招欲擒故纵用得那是相当好啊。
愚以为,这样的好计谋却广泛应用在恋爱学上,实在是有把王冠上的夜明珠放到茅厕之嫌。
皮卡丘小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