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比槐她是管不到了,有霄哥儿看着她也放心,只要不出什么大错和幺蛾子,随他怎么去作。
无恙和霄哥儿,说来也是巧了,一个习文,一个练武,到是合了个文武双全。
知道家中没事,安陵容遂也放下了心她实在是对松阳那个地方没什么好感和印象。
爱吧,有,恨吧,也有,但渐渐的,这些思念情绪都被宫中数不尽的算计和瑰意琦行的陪伴到来而替代。
听着永寿宫那边,嫁出宫的果郡王侧福晋,甄嬛的义妹,甄佳侧福晋又跑回永寿宫吐苦水。
浣碧虽然是在甄嬛这个贵妃身边伺候的大宫女,宫里的阴司诡计也不是没遇上,可惜啊,大多数都不是冲着她去的,浣碧也实在是没什么真情实感能切身体会,顶多是甄嬛被算计糟了牵连日子不好过,嘴上抱怨两句而已。
不喜欢读书,阴谋诡计都凭着甄嬛的智慧抵挡,浣碧顶了天了嘟囔两声抱怨两句,小心机或许有,但在这深宅大院里,这些,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孟静娴也是被大族世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女儿,后宅阴司或许是不精通但还是会被家母在耳边提点两句。
虽然不会出手害人,但是手段和心机却是半点不缺。
果郡王一块娶了他们两个过府,孟静娴先了一步,后边的浣碧心里自然有怨。
而果郡王痴心与宫中的那位,便会对孟静娴冷落,这份孽债,又会归咎到了后两天进门的浣碧身上。
两个人都不好过,因为果郡王谁也不爱。
偏偏两个女人或多或少的被他影响的对对方心中起了嫌隙。
所有人都以为,先过府的孟静娴更高一等,虽然是侧福晋的名头,但果郡王却是没有嫡福晋帮着操持,那么这府中的中馈自然而然的被叫到孟静娴的手里。
不只是孟静娴出身高,这府上大大小小的事务必然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教导过,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刚一进门,脑子活泛的便巴巴的往上畏去。
就连孟静娴都觉得,这管家的权利非自己莫属了。
可惜,就果郡王这个老六不当人。
浣碧进门后,果郡王也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愧疚还是对浣碧有着行宫那一次的尴尬,不仅让人收拾出王府里最好的院子给浣碧,直接想都没想另外一人的境地,把管家权直接给了自结婚后没入过洞房,也没见过两面的浣碧。
王府里见风使舵的也不乏少数。
当初对孟静娴有多阿谀的,现在的嘴脸就有多难看。
孟静娴也不气恼,心中自有一番定论,这桩婚事对于果郡王有多难堪她也是知道的,她不过是皇上为了堵外臣的嘴顺带的把她捎带上的。
她父亲沛国公是恒亲王的伴读,出身算得上良好自然也要参加选秀,然后,她的处地开始变得尴尬起来。
当初先帝时选秀她被留了牌子,在进行第二次选秀复选再决定留用。
先帝宠爱舒妃,对十七这个小儿子也是疼爱至极,便选了静雅娴淑,端庄温顺的孟静娴待之后指给果郡王做福晋的。
哪知道果郡王不乐意,这件事便只能搁置下来,挨着挨着结果等来了先帝驾崩。
三年国丧不得婚假,她还是留了牌子等着复选的秀女,又被先帝玩笑过说要给果郡王当福晋。
这生性潇洒的果郡王又怎么会同意,有舒太妃这个妈宠着,说着自己与先帝两情相悦,强扭的瓜不甜一类的陈情,先帝的想法也只能作罢。
这一没旨意二没实证不过是随心一句话,只能罢了。。
新帝登基,又开始选秀,本以为这次稳操胜券,怎么着新帝也会顾忌着她这个先帝时留下的秀女复选后在赐婚,结果让人气愤的是果郡王又又又一次的拒绝。
孟静娴还能怎么办?
认倒霉呗!
他们也不能说是人王爷不对,也不能说皇帝不顶事,毕竟这旨也没下。
这可是愁坏了一心为女的沛国公了
干脆直接出了个下策,孟静娴见果郡王不认账,干脆直接赖上,便对外宣称着自己对果郡王一见钟情非君不嫁了。
名声反正被果郡王一而再再而三的毁了,干脆直接赖到底了。
笑死,这世道对女儿家多苛刻,她的家里不似其他满人家的姑奶奶一样可以纵着出门跟着父兄跑马,平常教导也是以三从四德为主,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连出趟门礼个佛,都是前呼后拥一堆的奶妈婆子丫鬟随从一堆的跟着护着,她又从哪里去认识那个劳什子的果郡王去。
跟着母亲出门交际参加各府小姐妇人举办的花宴赏月宴的,哪个不是清空了场地只供他们女眷玩耍。
这果郡王在混,总不能冒冒失失的闯进夫人小姐的茶话会吧!
这个哑巴亏,沛国公家也是咬着牙咽了下去,只盼着这果郡王能有点良心,放出了喜欢果郡王的名儿,不道德的用道德绑架一下果郡王让他为他当初的任性买下单。
可惜了,这一等就等了孟静娴二十多岁,再留下去真的就成老姑娘了。
恒亲王与沛国公的关系交好,自然不会看着自小伴读的闺女落得如此境地,趁着这次圆明园家宴,直接开口让皇帝赐婚。
这也算是圆了当初先帝时的那句无心之语了。
(综影视)咸鱼日常吃瓜看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