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明明看不惯贾姨娘的存在,还是好吃好喝地养她在府里。
母亲在贾姨娘进门那日的暗自垂泪,她其实都知道。仪华熟读史书,听说过“吃醋”的典故。这其实是一种敲打,让那位夫人臣服的敲打。
母亲有她,有妙清,不敢去赌。或许皇帝给秦王赐婚,也是怀抱同样的目的。
不,也不止这一个目的,潇虹姐姐说过,朱棣和秦王不一样,没有非娶北元贵女的理由。
一样是皇子,皇帝又是重视亲情的人,没有猜忌几位殿下的意思。潇虹姐姐说的理由是什么,或许连朱棣都不知道。
仪华一点点搜寻脑海中关于皇子迎娶外族贵女为正妃的故例。隋朝二皇子晋王杨广便是以西梁公主兰陵萧氏为妻。
杨广和秦王都是贤王,有一定的名望,对储君之位有一争之力。当年丞相高颎便是以晋王妃是外族女子为由,反对立杨广为储君。
皇帝为稳固太子的地位,颁布了一系列礼仪,譬如“居嫡长者必正储位”。
或许皇帝不是猜疑秦王,而是担心半路追随自己的功臣。军中之人往往信服强者,以力量为尊,心思单纯。
帝后从她小时候开始培养太子与潇虹姐姐的感情,除了看重潇虹姐姐的才德,也是看中了常叔叔在将军中的名望。
潇虹姐姐显见得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皇宫又要谨言慎行,才隐晦地提点她。
为帝王者,连血脉至亲都不能尽信,只恐某一日臣子黄袍加身,儿子逼宫篡位。
母亲艳羡帝王家的富贵,每每在父亲和她耳边吹风,要他们争气获得皇帝的赏赐。
天家就一定不好么,也不尽然,按母亲的话,有了责任必然伴随福气,这福气就是有带领天下人过上好日子的能力。
有一日她做了燕王妃…哎呀,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她在这里瞎想什么。
“徐姑娘,徐姑娘?”朱棣一声一声唤仪华,仪华抬头,“什么?”
朱棣无奈摊手,“徐姑娘,你已经皱眉很久了。我还是那句话,遇上什么麻烦事,尽管来找我。这是我的承诺,永远有效。”
仪华抹了抹眼睛,不若信眼前人一次。仪华定一定心神,“殿下,若有一日皇爷为你赐婚,你当如何。”
朱棣忖度仪华心思,显见仪华是试探他,只是朱棣不愿欺骗仪华,“徐姑娘,若真有那一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原来只是这样啊,连哄她高兴都不愿。仪华不免矫情地想,燕王对她究竟有几分真心。
仪华索性赌气一跺脚欲走,“殿下既然顺从皇爷之意,大可做一个仁德的亲王,等候皇爷赐婚便是,何苦招惹我。”
朱棣情急之下顾不得许多,拽住仪华袖子,“我打一出生便是按照父皇教导行事,兢兢业业未敢有一丝差错。只是感情一事哪里由人?
我自大哥婚仪那日见你,便觉倾心。父皇若能成全我一片真心,我这个做儿子的自然感激戴德。
综:cp撒糖日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