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卿再去见兰芝,已经泣不成声,他说了一句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我是多么希望你留在我身边,可是母命难违,我今天还得去庐江太守府里办事情,过几天就回来,你暂时受些委屈,我一定来接你。
“卿但暂还家”,这可不是普通新妇回娘家,这是亲妈发话让仲卿休妻啊,仲卿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说你只是暂时回去,我也暂时去处理一下公事。
也许他很清楚,只是想再等等,等转圜的余地,等母亲消气,等他准备好措辞向母亲禀明,但他深知这个事情希望渺茫。
刘兰芝却很清楚,这一别,山高路远,从此就不会再见面了,说这哄人的话又有何用。兰芝把绣腰襦、红罗帐等这些珍贵嫁妆都留给仲卿了,说留个念想吧,说不定没多久你就迎娶新人了。她做得了这个主,甚至都不用请示兄长和母亲。
种种迹象表明,刘兰芝是个白富美,而且不是一般的白富美。
若真的出生乡野,地位地下,还本来没什么教养,不可能这么多东西说不要就不要了,不可能从小诵读诗书,请教学先生也很贵的,没条件根本请不起,而且她还学习箜篌。
据《称谓录》记载:
“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主人与老师对坐时,主人居左,老师居右,而右居西向东,所以一般家塾的老师,被称为“西席”,主人则被称为“东家”。
总之,在古代,私塾先生的地位是较高的,如果某个秀才曾是豪门的“西席”,那简直是镀了一层金。老百姓根本请不起。红楼贾府子弟去听课,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去旁听,那银子可贵,刘姥姥一年不吃不喝都无法供以读书。
箜篌这个乐器呢,现在去淘宝上搜,不是cos道具也不是竖琴啊,能弹奏的最低五位数,用的还是一般般的材质。古代箜篌分三种,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常见于宫廷乐,在民间也流传。
卧箜篌是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的一种角形竖琴,也叫箜篌。为了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为竖箜篌,或“胡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
所以兰芝嫁给仲卿,非但不是高攀,反而是下嫁。请看: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玳瑁,这是作为一种异域贡品来到中国,是一种珍贵的海洋动物的龟甲制成,这种装饰品地位是非常超然的,质地晶莹剔透、花纹清晰美丽,深受当时的贵族女子所喜爱。
“耳著明月珰”,耳珰,在汉族女子中并不是普遍佩戴的。古时候的中原女子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流行穿耳的。
《庄子•德充符》里说: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别说穿耳了,周朝礼仪制度,大臣后妃连指甲都不能剪,不过有识之士不这么觉得,药王孙思邈认为,寅丑日剪甲,理发梳百度,就是说十天修剪一次指甲,重复梳理头发有利于头部气血循环,头主肾,发应肾气。
而据东汉刘熙《释名》:穿耳施珠曰珰,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蛮夷妇女,轻淫好走,故以此琅珰锤之也,今中国人效之耳。也就是说,耳珰源于少数民族,原是提醒妇女行为检点之用,后传入中原,一时为中原女子争先效仿,装扮自己。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手就是女性的第二张脸,女为悦己者容,保养得当的手为贵女们所追捧,但是常年操劳的人家,是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好看的手。
这样在衣柜里挑一件换一件、换了四五次,化好精致的妆容去辞别婆母。
坏在她开始正话反说了,明明不是乡野村妇,却说是;明明受教育良好,却说嫁给您家少爷很惭愧;明明嫁妆丰厚,却说接了您不少彩礼;明明离开这里不用再劳作,却说以后就拜托您了。
这也为后来焦仲卿说“誓天不相负”“吾今且就府”,一定来接兰芝回来埋下了失败的伏笔,闹成这样的僵局,当下不思解决,难道还想等办完事回来再解决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皮卡丘小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